臺海局勢未來展望臺灣問題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周恩來總理臨終前寫下四個“托”字,溫總理想去臺灣走一走,“走不動就是爬,我也愿意去”。每當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就會引起我國強烈反應。盼望兩岸統一是每個中國人的愿望,何時能夠實現統一呢?五十年以后是一定會實現的,雖然許多人未必相信,但我堅信不疑。但討論五十年后的事情沒有多大意義,還是討論一下二十年以內的臺海局勢吧。
一、臺獨是不可能的
大陸是不會允許臺灣獨立出去的。國家統一是一種民族意識,即使是北洋政府,雖然只是名義上的中央政府,也不會答應臺灣獨立,何況現在的國力比民國初年強上百倍。有人指望大陸實現多黨民主時,會允許臺灣獨立。這些人想得太天真了,民主制會讓人更加重視人權,但不會讓人因此而放棄國家主權。美國南北戰爭時,南北方各自內部都是民主的,但是北方不允許南方獨立,南方也不允許北方獨立,雙方打得不可開交,最后統一才完事。有人會說蘇聯解體了,許多國家獲得了獨立,南斯拉夫解體了,許多國家也獲得了獨立,哪一天大陸解體了,臺灣就能獨立了。姑且不說大陸解體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就算解體了,不出二十年又會實現統一,就象經過北洋軍閥混戰,國家最終仍然統一。臺灣就算能夠獨立二十年,那又有什么意義。
臺獨思潮開始走下坡路。臺獨思潮本身是針對國民黨專制而產生的,隨著臺灣實行多黨制和兩岸經貿往來日益緊密,臺獨意識越來越趨于弱化。今后互利的兩岸關系只會更加緊密,臺獨更加不可能,強硬的臺獨分子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才強烈反對簽訂ACFA。從當前情況來看,今年簽訂ACFA已經不是很大的問題了。在兩岸緊密的經貿關系下,主張臺獨只會給臺灣帶來不安全感,臺獨勢力將日益邊緣化。
國民黨更不會主張臺獨。國民黨發源于大陸,與大陸有更多的親切感,大陸實行開放政策并與國民黨釋前嫌,國民黨要員們便很快登陸。民進黨代表臺灣南部居民,臺灣南部居民比國民黨早二三百年過去,但畢竟與大陸同文同種,反應比國民黨遲一些也是能夠理解的,過不了幾年,民進黨要員們也會蜂擁登陸的。
臺灣獨立唯一的可能性是中美開戰。如果蔣介石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朝鮮戰爭時放棄反攻大陸政策宣布獨立,美國會支持。但這只是暫時的,到七十年代,臺灣就會成為美蘇中博弈的犧牲品。今后在所謂G2格局下,中美進入冷戰并發展到開戰,臺灣在美國支持下能夠獨立。但是中國是大國,只要不主動挑戰美國,美國不會支持臺獨,至少在二十年內,中美不會開戰。我對美國比較好感,不僅因為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使我國免于被分割,也不僅因為我國是依靠美國才戰勝日本法西斯,美國對臺獨分子沒有好感也讓我比較欣賞。臺獨分子也自知沒趣,從不到美國尋求幫助,倒是喜歡到日本尋求支持,動不動就往日本跑,但日本又能幫助他們什么呢。
二、統一也是不可能的
至少在二十年之內,從國家利益和社會發展角度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發展經濟,雖然影響經濟發展因素未必是經濟本身的原因。大陸不會為了統一而出兵臺灣,大陸還有許多內部問題要處理,統一并不是最迫切的需要。
既然不可能用軍事手段實現統一,那只能用和平的方法。香港模式臺灣不會答應。要讓臺灣人接受他們選舉產生的領導人必須再經過大陸任命那是不能的。
即使大陸允許臺灣以自治共和國形式存在,臺灣也必不答應。臺灣人與大陸談判,很看重平等。自治共和國雖有很大自主權,但仍錄屬大陸。臺灣人會認為自己被貶低了,因此也不會接受。
既然臺灣要平等,那只有實行聯邦制了。但新的問題又產生,聯邦政府是要掌握實權的,那么聯邦的政體如何安排,領導人如何產生。大陸和臺灣政治文化不同,到時又要爭論不休,要達成共識也將遙遙無期。
實行邦聯制倒是有可能,邦聯不掌實權,決策機構大陸、臺灣各派一名代表,任何決定都要雙方都同意才可以。不過這種模式實在稱不上是統一,雖然可以通過邦聯條約實現名義上的統一,但大陸仍然不放心,臺灣與世界各國都建交了,就算不宣布臺獨,那基本與臺獨也差不多了,哪一天形勢有變,要實現臺獨也很容易。
三、和平發展、逐步統一
臺獨不可能,統一不可能,但并不是說臺海兩岸關系就不發展了。兩岸都在求和平、求發展,因此有不少的共識可以達成。當前簽訂ACFA便是有利于雙方的大事,對大陸來說更是打擊臺獨的利器。有人擔心我們在ACFA上讓利過多,過幾年民進黨上臺,我們會得不償失。實際上大可不必,連陳水扁這種二流政治人物都能任滿兩屆,如果馬英九1012年敗選,那只能說明是臺灣民主制度的失敗,臺灣老百姓看走了眼。民進黨如果不放棄臺獨,除非馬英九犯嚴重錯誤,讓臺灣人對國民黨感到失望,否則民進黨想再執政實在是很困難。緊密的兩岸關系,許多事情需要臺灣領導人去協調,如果一個主張臺獨的民進黨人擔任領導人,但大陸拒絕與他協調,臺灣人還會選他嗎?對于放棄臺獨的民進黨人士還是得積極爭取。
簽訂完ACFA,便可以開始考慮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和平協議的內容可多可少。如果要達成臺灣不宣布獨立、大陸不進攻臺灣、臺灣不進口美國武器,短期內這恐怕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要達成結束敵對狀態、海峽兩岸的福建臺灣軍力限定在一定程度,這還是有可能的。不論哪一種都是好事情,都為兩岸領導人見面創造了條件。美國人希望明年11月在夏威夷舉行的亞太經合峰會上能撮合胡主席與馬英九見面,恐怕未必能夠如愿。雖然我也希望他們能早日見面,而且臺灣領導人參加亞太經合峰會也是遲早的事情。但前不久的第九屆“亞洲安全峰會”兩軍針鋒相對的言辭,說明兩國三地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理順。除非美國答應以后不再售臺武器或美國幫助兩岸簽訂了和平協議,否則中國沒必要給美國這個面子。
兩岸經貿問題兩岸協商就行了,但兩岸軍事問題、統一問題是無法繞過美國的。雖然美國并不樂意看到兩岸統一,但也不希望看到兩岸劍拔弩張。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美國人還是樂意看到的,美國從中斡旋,將會有利于加快和平協議的簽訂,也滿足了作為世界老大的虛榮心。美國的面子還是要給的,畢竟當初是美國打敗日本,才使我國有機會收回臺灣。“亞洲安全峰會”給外界感覺是兩軍關系緊張,但問題挑明了才能更好解決。我國軍方激烈的言辭下面卻包含著另一層意思:中國人把美國人當作伙伴和朋友,如果能夠解決對臺軍售問題,兩國將會發展成為好朋友。現在美國人要好好考慮成為好朋友能得到什么,如果他們覺得好處多多,那就會繼續想有什么辦法能夠解決對臺軍售問題。如果我國答應出兵阿富汗,那美國人就會替我們去想如何解決對臺軍售問題,用不著我們天天想著這個問題。在對臺軍售問題理順了,兩國三地的軍事安全關系也基本理順了,兩岸領導人見面將不是個問題。解決問題需要時間和時機,馬英九再次當選臺灣領導人之后,1013年人大會之前,兩岸領導人見面的機會會更大。
當然影響臺海局勢還有其它因素,最主要的恐怕就是大陸的民主化進程。大陸的領導人如果也是直接選舉產生,那當然會加快兩岸統一的進程。但大陸是個大國,大國的局勢變化有其自身的規律,不是其它國家能決定的。蘇聯解體不是英國撒切爾夫人的謀略,也不是美國的軍備競賽,而是蘇聯僵化的體制,讓加盟共和國覺得中央政府是多余的甚至是令人討厭的,于是就拋棄了中央政府。大陸的民主化進程也有其自身的規律,但是對于一個缺乏選舉文化的國家來說,民主化是個坎。俄羅斯也是個缺乏選舉文化的國家,民主化初期既葉利欽主政時期,賄選不斷、寡頭壟斷、貧富分化、黑道橫行、警匪一家、法治敗壞、經濟蕭條等一系列問題不斷產生并無法解決,直到現在還留有許多后遺癥。如果我國發生大規模的罷工潮或罷課潮,美國又要指指點點了,臺灣人也會議論,必然會影響兩岸關系。如果進一步我國發生分裂,美國更會高興得合不攏嘴。如果陷入俄羅斯那種境地,那將不僅是國家的災難,更是每個中國人的災難。在當前階段,我國既要防止經濟上的滯漲的南美陷阱,也要防止民主化的俄羅斯陷阱。如何渡過這道坎,才是我國每個人當前應當好好考慮的一個大問題。(文章轉自博客中國https://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954408?ivk_sa=1024320u)